镇江博物馆藏精品线上赏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其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釉色滋润肥厚。以动物形象为器物整体造型或局部装饰的风格,是越窑的一大特色。 青瓷狮形烛台,高
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其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釉色滋润肥厚。以动物形象为器物整体造型或局部装饰的风格,是越窑的一大特色。
青瓷狮形烛台,高9.3厘米,长12.5厘米,臂宽6.厘米,1973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华墅公社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烛台为一雄狮造型,四肢伏地,颈部披长毛,胸部塑卷毛,脊部刻细毛,臀后有尾饰,脊部有管状插孔,用以插蜡烛支架。此件狮形烛台系西晋越窑产品。
青瓷羽翼纹虎子,1960年2月在丹徒镇附近出土。虎子长30厘米,虎口径7.4厘米,高20.4厘米。青瓷虎子作蹲伏状,虎头昂首张口,腿部肌肉微鼓,虎身两侧刻划羽翼纹,背部有提梁。此器为西晋时期越窑产品。越窑发展到西晋时期,已有了较长的制瓷历史,生产经验丰富,在制造工艺上和装饰艺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使器形更加稳重端庄,瓷胎比前期稍厚,胎土淘洗细腻,釉色匀净。在瓷器造型上有所创新,如此时的虎子出现了束腰,向蚕茧形发展,腿部丰满,形似一只昂首蹲状的猛虎,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前代的新的风格。
三国东吴越窑青釉鳖形瓷水注,2008年出土于禹山北路和融优山美地东吴墓中。该器呈鳖形,鳖首昂起,平底,外施青釉,背上刻水波纹。制作者巧妙地以鳖身体为水注腹部,背上有一圆形注口,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水注是一种敛口的小型容器,为盛水磨墨用的盛水器,属于文房用具,其形制也是多种多样的。
青瓷鸡笼,出土于金坛县白塔公社天玺元年(276)东吴墓中,为浙江越窑产品,高4厘米,长11.5厘米。鸡笼造型为卷棚式,棚顶镂空,两边有进出之门,棚下设平台,笼上立一母鸡低头下望,平台上立一雄鸡,呈呼唤母鸡进笼状态。鸡笼施青色釉,釉色青中泛黄,施釉较匀称,色泽光亮,为越窑青瓷精品之作。吴国当时由于扩大耕地面积,使原来比较落后的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据记载,吴国灭亡时,仓库存有米谷280万解(古代每斛10斗)。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家畜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在同期基葬中常见有鸡笼、鸡屋、猪圈、狗栏等殉葬明器。
(镇江博物馆)
文章来源:《精品》 网址: http://www.jpzzs.cn/zonghexinwen/2020/1022/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