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舞剧院打造红色精品 年轻粉丝传承红色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日前,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歌剧江姐主创主演代表来到新清华学堂,百余位大学生现场聆听老一辈艺术家讲述歌剧江姐创作排演的故事。 近距离感受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伟力,同学
日前,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歌剧<江姐>主创主演代表来到新清华学堂,百余位大学生现场聆听老一辈艺术家讲述歌剧<江姐>创作排演的故事。
近距离感受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伟力,同学们激动不已。“红色经典剧目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历史,折射行进的中国,让年轻一代看到未来应该走向什么方向。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洪瑞祥说。
从重排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到新创歌剧<张富清>、舞剧<英雄儿女>、舞剧<到那时>,中国歌剧舞剧院致力打造民族歌剧、民族舞剧精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努力以有骨气、有神采的作品传承红色基因,以发时代新声的红色精品“圈粉”年轻一代。
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抓人心
此次重排歌剧<江姐>,剧院邀请原创及数次参与重排的主创们走进排练厅指导,青年主演跟着老一辈艺术家吃透角色、揣摩台词、咀嚼精神。
“当年创作时多么希望在一些特定情绪高潮时,能有一段三弦,能有20把二胡的声音,能有一段很强烈的琵琶轮指齐奏,那种声音与气势,能把人的心都敲碎了,体现民族特有的声音、感情、情怀。但当年条件有限未能达成。”92岁的<江姐>作曲姜春阳说,今天看到后来人的演绎,在新时代我们有更强的实力与能力来继续打磨精品,感动、感谢、感恩。
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所说,重排是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英雄致敬,向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红色历程致敬。重排是激活,以红色精品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重排是创新,让红色精品符合当代表达永葆青春。
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时,舞台采用环形LED屏幕,构建出逼真而富有层次感的多层空间。蓝天白云,巍巍远山,真实流动的潺潺溪水,青色仿真石拱桥,一座山西好风光的太行村落呈现在眼前,将女主角小琴唱的“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觉上,歌剧<白毛女>在保持经典唱段特色特点的同时,通过创新配器手段,丰富演唱方式等多种手法,进行音乐品质升级。同时,对部分唱词进行调整,既不影响主题思想的表达,又能符合年轻一代的欣赏需求。
在融合中求共鸣、在共鸣中注真情
以红色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党史故事,剧院聚力现实题材歌剧舞剧创作,聚焦新时代中国,激励年轻人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信念。
“歌剧<张富清>以一种朴素的真实,向观众尤其年轻观众传递,有一种信念叫永不褪色,有一种胸怀叫淡泊名利,有一种伟大叫默默无声。”歌剧<张富清>总导演朱亚林说。
<到那时>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进程的当代舞剧。著名评论家于平认为,舞剧通过一个家庭的离合悲欢、在时代浪潮中的激流勇进,书写了“时势”与“人民”的共情状态与互动关系。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以精神力量引领大众,剧院与年轻观众互动交流、创新宣传手段,在融合中求共鸣,在共鸣中注真情。
设置排练体验课,把学生观众请进排练厅。歌剧<江姐>重排中,邀请清华大学艺术团的同学参与排练,亲身感受排演过程中的艰辛,加深对剧目的了解和认知。
制造“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观众拍照打卡。<英雄儿女>演出前后开展“我想对英雄说”互动活动,满满一面心形留言贴纸墙成为一道风景。
与主创主演座谈交流,年轻观众更有参与感成就感。演出后,邀请年轻观众代表与主创主演座谈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实现红色剧目在演中改,在改中演,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红色文艺接棒人影响年轻粉丝
在红色精品的打造中,许多青年演员通过参与创作排练、担纲主要角色,成长为红色文艺接棒人。
青年歌唱家、歌剧演员毋攀参演了20余部歌剧。他是<白毛女>中的“王大春”,<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号角>中的“聂耳”、<老兵张富清>中的“张富清”……
“每一次演英雄都是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的思想启迪、心灵涤荡。我要继续潜心打磨、提高专业技能,讴歌新时代,奋斗新时代。”毋攀说。
剧院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参加高品质的音乐节目,锻炼本领,从而反哺红色剧目的演出。青年歌唱演员郑棋元凭借在歌唱栏目<声入人心>中的精彩表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当他回到红色剧目舞台上时,喜爱他的粉丝们便成了红色精品剧目的拥趸。
文章来源:《精品》 网址: http://www.jpzzs.cn/zonghexinwen/2021/0616/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