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呼唤更多现实主义舞台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连日来,全国各地院团的精品剧目先后在京津冀三地剧院以及线上展演方式精彩绽放,赢得无数好评。话剧、京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稍作梳理即可发现,这些艺术门类
连日来,全国各地院团的精品剧目先后在京津冀三地剧院以及线上展演方式精彩绽放,赢得无数好评。话剧、京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稍作梳理即可发现,这些艺术门类不同、年代跨度颇大、地域特色浓郁的精品佳作中,用现实主义手法呈现现实题材的剧目数量可观,成为本届艺术节一个耀眼的特色。
【来源:河北新闻网】
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选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意味着从创作源头、剧本筹备开始,就要真正地伏下身子,深深地扎根泥土,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到时代场景中去抓取第一手素材,用心用情用功,择高处立,向低处寻,方能有宽处景。民族歌剧《雁翎队》创作团队多次前往白洋淀采风,搜寻和梳理大量的河北民歌、小曲儿,剧本整整增删19稿;话剧《塞罕长歌》创作团队深入塞罕坝林场,写下厚厚的创作笔记,记录下鲜活而生动的故事俗语,剧中的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观众在细微处看见真实生活,在温情中感受真实力量……
对舞台艺术而言,从当下舞台呈现的空间性、服化道声光电的运用等各环节来说,朴素、真实的艺术手法很难讨巧。人海战术、舞美喧嚣、奇装异服……曾经,这几乎成为一种潮流,刻意追求着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的“吸睛”效果,往往在内容上却荒腔走板、经不住推敲。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为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真实再现塞罕坝发展历程,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描绘广西乡村振兴画卷,把火热生活搬上舞台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讲述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向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致敬的大型原创话剧《深海》;演绎大庆油田三代铁人的故事,赞颂王进喜、王启民和李新民铁人精神的原创歌剧《铁人三重奏》;讴歌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理想的崇高情怀,讲述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50多年扎根大漠的沪剧《敦煌女儿》……这些舞台作品从客观视角,用极其细腻而动人的笔触,描摹着时代进程、传递着奋进力量。本届艺术节上,不尚奢华的现实主义风格蔚为大观,恰恰印证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的普遍共识--以朴素、真实的艺术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客观呈现时代精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的文艺创作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两千年前的《诗经》,到“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到建安文学的“汉魏风骨”,到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到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散文的“文以明道”……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璀璨篇章,始终侧重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社会,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于普通平凡处显高远宏大,于细小精微中见良苦用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永远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不二法宝。本届艺术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样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看到了投身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事迹,也看到了广大文艺创作者那份家国情、责任心和使命感。(龚正龙)
文章来源:《精品》 网址: http://www.jpzzs.cn/zonghexinwen/2022/0904/2779.html